登录/注册

绿美景区 | 擦亮绿美景区底色 扮靓景区美好“钱景”

发布时间:Oct 14, 2024 | 作者:翟冰 浏览量:2


阿庐古洞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美国纽约国际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近年来,泸西县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绿美景区创建工作,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和到云南考察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的原则,推进阿庐古洞绿美景区建设,提升了景区生态品质,增强了景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扮靓了景区美好“钱景”。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选种。一方面,积极加大绿化养护资金的拨付,在苗木培育使用过程中,坚持良种率100%的原则,确保使用的种子、苗木均为本土树种,从源头上保障苗木的质量。另一方面,结合景区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及土壤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苗木培育规划。参考泸西本地的气候、土壤和其他环境因素,优先选择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生态效益好的本土树种进行培育,如杜鹃(小苗)、云南松、清香木、紫荆、云南柏树等。

规模化育苗,标准化生产。景区持续加强绿化班组的人员配备和技术培训,确保苗木供应实现自给自足。一是加强培训,为持续提升景区绿地管护标准,提高精细化养护质量,绿化班组负责人达建能积极参加各类培训4次,系统学习苗木扦插、培育、修剪养护等相关知识。二是种苗流程标准化。从种子处理、播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到出圃,制定并执行一套标准化的生产流程,确保苗木生长的一致性和健康性。三是加强种苗质量监管。强化种苗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监管工作,保障造林苗木质量安全,确保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

加强养护管理,确保成活率。一是建立一支具有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能力和严格按养护管理制度执行的养护专职队伍,负责苗木的日常养护工作,优化绿化班组人员配置,绿化班组从最初的5人增加至15人,由绿化班组负责人达建能组织培训;二是针对不同树种和生长阶段,制定科学的养护措施,如防寒保暖、病虫害防治、修剪整形等,确保苗木健康成长。加强技术管理,培育良种壮苗。在育苗过程中,播种时使用生物根肥,提高幼苗出土后的抗病性,在生长过程中喷施叶肥,促进苗木健壮生长,提高苗木抗性。在苗木换床时,使用生根粉、保湿剂将换床苗木进行沾根处理,大大提高换床苗木成活率,促进苗木健壮生长。为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育苗地实行轮作和休闲制。土地瘠薄或有严重病虫害时,进行深翻休闲,休闲地种植绿肥,提高土地肥力。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测定发芽率,合理确定播种量。不易发芽的种子必须进行物理或药物催芽处理。在育苗过程中,及时浇水,及时清除杂草,保证苗木健壮生长。苗木出圃前对在圃苗木进行调查,将准备出圃的苗木的品种、规格、数量和质量加以统计,以便按计划出圃。

注重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景区加强前后洞水体的安全巡逻,并配备竹竿等救生设备,确保出现人落水时及时得到处置,另一方面,建立文化旅游志愿服务队,每周定时对景区周边环境进行打扫,清除游客或周边市民游览时留下的纸屑、食品包装袋等物品,并强化景区环境安全宣传,让进入景区的人员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做文明游客、文明市民。

通过技术培训、人员科学配备等有效措施,3年来,景区自主培育罗汉松、紫藤、南天竹、女贞子等乔木5000余株,培育串串红、满天星、鸡冠花5000余盆,培育成活率达80%以上,景区常年保持4万余平以上绿色面积和空间,建成观赏性高、适游性强、生态环境好的“景区+游园”,进一步提升景区品质,促进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价值双提升,吸引省内外大批游客前来观光。2024年春节景区共接待8.28万人次,同比增长38.46%;阿庐古洞风景区成了泸西旅游经济增长的“引爆点”,今年1至8月,泸西县共接待游客257.13万人次,同比去年上升9.39%;旅游总花费为319936.72万元,同比去年上升21.87%。


头像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