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奖项荣誉 | 喜讯!我县3个项目入选州级非遗名录

发布时间:Jun 21, 2021 | 作者:泸西县文化馆 吴英 浏览量:22


近日,红河州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计28个项目,泸西县有3个项目名列其中,分别是民间文学类的“彝族葛颇史诗《莫棉巴》”,传统技艺类的“彝族葛颇服饰”和“泸西传统木雕”。

微信图片_20210629115902.png

微信图片_20210629115955.jpg

截至目前,我县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项。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申报,对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文化血脉,提升我县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重要意义,对繁荣当地文化旅游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就跟随我们的脚步,了解泸西新增的州级非遗项目吧!


 彝族葛颇史诗《莫棉巴》


101.jpg

《莫棉巴》是葛颇创世文化,它在葛颇人的口头中代代相传,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

102.jpg

老一辈在给孩子们讲述《莫棉巴》

103.jpg

嫁娶时也会演唱

104.jpg

在祭祀时也会演唱

泸西县葛颇,是云南东南部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属于彝族支系。

《莫棉巴》是原生态用葛颇语创作的,在民间也是用葛颇语来传唱的。《莫棉巴》是葛颇创世文化,它在葛颇族人的口头中代代相传,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莫棉巴》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全诗以叙事的方式进行讲述“莫棉巴”的全过程。具体分为未形成“天地”之前的情景;“天地”形成中的过程;“太阳、月亮”的形成;“人”的形成等四个部分组成。古诗描述了天地万物的起源,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人类早期的生活以及葛颇人的民风民俗。古时候,葛颇人在巨大的自然灾害下,在幸存者的艰苦努力下,才又得到了延续。

现在《莫棉巴》中还保存着许多原始崇拜、图腾和原始祭神习俗,如祭山、祭祖、祭火等习俗,祭好了神,神会赐给人类。


 彝族葛颇服饰 


201.jpg

织麻布

202.jpg

绩麻

203.jpg

挑花刺绣

204.jpg

彝族支系葛颇人的服饰色彩艳丽主要以红色为主

彝族支系葛颇的服饰以强烈的色彩搭配、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服饰文化形态。

葛颇服饰衣料多以自织麻布为主,所以种麻、剃麻、纺线、织布、刺绣、挑花一直是葛颇妇女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传统的葛颇服饰的绣花线均使用自制羊毛线。所以羊不仅是他们的肉食美味,同时也是他们主要的擀毡、纺线、染色、挑花刺绣的原料来源。

从整地、背肥、撒肥、点麻、薅麻、割麻、晒麻、绩麻、纺麻、煮洗上色、牵纱、织布,织麻布;从养羊、洗羊、剪毛、弹毛、捻线、搓线、染色、缝制、搓穗、打领、刺绣、挑花、贴布、勾边、锁花等流程。最后制作成绚烂多彩的白彝服饰。

可以说在每一件服饰里,都隐含着葛颇人对真、善、美的独特理解,对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执着追求。葛颇服饰是白彝群体彼此认同、相互团结、共同进步的标志,是葛颇人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情感纽带,更是彝族文化长廊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泸西传统木雕 


301.jpg

泸西传统木雕的制作程序比较细致,所有工序均为纯手工制作

302.jpg

精心雕刻

303.jpg

木雕作品《山居隐士图》局部

304.jpg

泸西木雕是泸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发展

泸西传统木雕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通常分为观赏性和实用性两种,其技法有浮雕、镂空雕、圆雕、立体雕、线刻、车旋等多种。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鸟、禽兽、虫草、民间传说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根据生活阅历、审美观和技艺高低,独创性地把握创作意念,形象地表现客观世界各类事象,或写实夸张,或具体抽象,或大刀阔斧、粗犷有力,或精雕细刻、线条流畅,体现出与中国画一脉相承的独特意象。

泸西传统木雕的制作程序比较细致,所有工序均为纯手工制作,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及工艺要求都是其他机械雕刻无法比拟的,亦无法以现代技术加以替代。

泸西传统木雕是泸西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发展,形成了自己饱满生动的艺术语言,处处散发着山水诗画般的灵气,有着强烈的民族传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价值,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是泸西人民从古至今勤劳和智慧的凝聚。

 

 


头像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