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详情页

广西府记忆

发布时间:2020-11-02 00:00:00


泸西县博物馆二楼展厅——广西府记忆泸西的青铜器兼有滇文化与游牧民族的特色,渊源复杂。2007年至2008年,考古学家在中枢镇石洞村、逸圃村青铜墓葬均出土青铜器,年代上限为战国晚西汉初,石洞村墓地稍晚,为东汉初。大逸圃墓地年代下限为西汉后期。这些墓葬出土的兵器、装饰品、玉石器等与滇文化无异。但这些墓葬出土的大量箭镞和青铜扣饰的风格反映了他们的主人不是农耕民族,而是以游牧为主兼狩猎的早期氐羌民族。

二楼广西府记忆.jpg

石洞村墓地

石洞村墓地位于泸西县城西南的石洞村,出土器物如蛙人芒纹无胡戈、一字格剑、铜扣饰、玛瑙珠、玉玦等,具有滇池区域青铜文化的共性。但在器物组合及墓葬形制上,反映了当地先民以游牧、狩猎为主。遗址出土了一些青铜短剑、箭镞、扣饰。此外,在大逸圃墓地出土了一件虎钮印和虎形腰扣,表明了这支先民是一个崇虎的民族。泸西素有虎城之名,与氐羌民族的尚虎习俗相关。

石洞村墓地分为两个区域,在位置较好的坡顶为火葬墓分布区,火葬墓的墓主为当时的统治者或贵族阶层,位置较差的坡脚为小型竖穴土坑墓分布区,随葬品较少,以女性墓和无随葬品墓为主。

除了青铜器,还出土了一些玛瑙、玉器和串珠等精美的装饰品。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大逸圃墓地的发掘现场。

大逸圃墓地共发掘墓葬190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男性随葬兵器,女性随葬装饰品,儿童墓葬规模最小。此外,大逸圃墓地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铜铁合制器。大逸圃墓地早于石洞村墓地,与之同属氐羌系民族的一个支系。大逸圃墓地的居民是一群善于射箭的游牧民族,他们以狩猎为生,农业生产薄弱。墓地出土了大量各种形制的箭镞及其他射箭器物,根据翼部形状可分为宽尖翼、三角翼、柳叶形翼三类。

大逸圃墓地此外,墓地发现一定数量的火葬墓,是早期具有火葬习俗的氐羌系民族的遗留。随着汉代丧葬观念的变化,水田、牲口开始被制成象征性的陶质模型随葬到墓中,成为随葬品中最具特色的器物。人们把生前的动产和不动产制成模型纳入墓中,以想象财富在地下的不断增殖,这实际上是汉代厚葬观念另一形式的反映。

二楼广西府记忆2.jpg

这边展柜展出的是火葬罐,是泸西另一处文物发掘地。泸西和尚塔火葬墓群,位于红河州泸西县县城东北郊,一座名为和尚塔的小山上。和尚塔墓地的年代为宋代中后期至明代末。

关于氐羌民族的火葬习俗史料记载很多,《太平御览》卷七引《庄子》记载:“羌人死,燔而扬弃灰。”他们相信人必经火的净化,方能至天国也。后来的火葬习俗逐渐与佛教联系起来,但早期习俗的痕迹依然可见。对羌人来说,火葬并非人人都能采用,只有拥有较高地位和功劳的人才能使用,因此火葬是一种神圣的葬俗。因此当时,云南先民特有的丧葬习俗对陶瓷器有了很大的需求,火葬罐因此出现,并存在了上千年。火葬罐形制各不相同,但都是葬器。多数陶罐、青花瓷罐的盖及罐身制作时就为一体,也有出土时不同质地的盖、罐组合在一起,有的还套有内罐。带塔形钮和乳钉形钮盖一类应为专用葬具,而大部分无盖的釉陶和少部分灰陶罐则应为生活实用器。单罐及上釉罐多为素面,青花罐、盘、碗等器物,青花都泛黑,青釉偏灰,为云南本地所产。

除了文物发掘藏品,泸西还有其他精美的瓷器。泸西的瓷器以瓶为主,兼有盘、花盆、碗多种。釉色、花纹等品类繁多,其年代在清初至民国。虽无精品重器,但就其门类之多、品种之杂、釉色之多、彩绘之精,在地方上实为罕有。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泸西和尚塔火葬墓发掘复原现场。和尚塔墓地葬具多为陶罐,有少量釉陶罐及青花瓷罐,还包括少量的釉、瓷碗、盘及器座。

精美工艺

泸西遗留下来的工艺品制作精美,极具艺术价值,如牙雕工艺品、寿山石工艺品、椰雕工艺品、佛像等,是泸西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串朝珠是广西府时期,清朝廷官员留下来的,朝珠是清朝礼服中的一种佩饰,清宫礼制根据等级对所佩戴朝珠的颜色、数量、珠子和丝绦的质料均作了详细规定,一般朝珠周长大致在130-170厘米之间,主体由108颗珠子组成,意寓12月、24节气、72候为一年的说法,总数定为108。我馆收藏的这件由黄水晶、玉石、红珊瑚等构成。

二楼广西府记忆4.jpg

牙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汉族民间工艺美术。象牙雕刻艺术分为人物、动物、花卉及风景四大种类。其中牙雕人物题材主要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及历史名人。从类别上可分仕女、罗汉、佛人、武人及历史人物等。咱们展柜这两件藏品雕刻的为仕女和老者,雕刻线条流畅,面容细腻。

铜觚、铜鼎、铜鹿原是供奉在泸西文庙里的礼器,泸西文庙经过三迁三搬现坐落于钟秀山脚下,左右对称的四进院制,是云南省第二大文庙(建水文庙第一大)。

中华瑰宝——寿山石(Shoushan Stone),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宋代寿山石开始大量开采,并用于雕刻,精美者作为贡品发运汴梁,成为宫廷的玩物。大者为达官贵人陈列于几案欣赏,小者则为文人雅士手中的玩赏品。宋代的寿山石雕艺术已经达到可以供玩赏的水平了,大多数被宫廷及达官贵人所收藏。元末,开始用寿山石刻印,并因此有寿山石印钮艺术的产生,收藏寿山石印材和寿山石印钮,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的“专利”,并一直影响至今。

二楼广西府记忆5.jpg

椰雕是以椰壳、椰棕、椰木为原料,用手工雕刻成各种实用产品和造型艺术品。明、清两代时,椰雕常被官吏作为珍品进贡朝廷,所以它又有“天南贡品”的雅号。在清宫大宴乳茶碗的资料中,也发现了有关椰雕的记载:清宫饮用乳茶,需配以品质精良、做工精到的御用碗。当时,广东就进贡了用椰壳做的乳茶碗,碗外壁为椰子壳,艺匠在薄薄的椰壳面上,巧手凸雕松竹梅纹饰,内壁嵌银里。椰子银里碗古朴而轻巧,是清宫中为数不多的乳茶碗,皇帝不仅在中小型宴席上用它,就是平素饮乳茶时它也是首选的饮具。



头像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