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泸西“八仙八景八大碗”:流传百余年的宴席经典菜
发布时间:2023-06-26 11:21:46
说起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的“八大碗”,那可是大有来头的。相传“八大碗”由三国名将赵云所创,后一直流传于北方。据说,泸西天水赵氏始祖赵佛是明朝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的进士,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奉旨赴滇黔边界任总兵,在云南广西府(今泸西县城)定居,“八大碗”也随之从北方流传到了泸西。经过近60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泸西“八大碗”。
泸西人到哪里做客,都会说“走,去吃‘八大碗’”,即便是桌上有十多道菜,人们还是习惯将菜肴统称为“八大碗”。作为泸西民间传统菜肴的代表,“八大碗”在“八”这个数字上可谓下足了功夫。八道色、香、味、形俱佳的特色菜肴盛在八个土大碗中,再配上一张四方桌、四条木凳子,坐上八个人,上齐“八大碗”,象征着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美好生活。“八大碗”展现了浓厚的地域美食文化,是泸西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招待宾客的传统特色宴席菜。
后来,当地人对“八大碗”进行了改良,并将菜品与泸西“古八景”文化、八仙过海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泸西“八大碗”升级为泸西“八仙八景八大碗”。
泸西“八仙八景八大碗”
据有关资料记载,清代文人张燮堂曾根据泸西的特色景点作诗《咏八景》:“泸众名山秀独钟,西屏矗翠列重重。天马香泉泥佛供,阿庐古洞有仙踪。灵龟雅爱东华寺,水月双清照五峰。月骑猴岭空中鹤,朝听晓明寺里钟。”每一句诗,代表着泸西古时的一个景点。相传,古时候泸西有个“济公式”的传奇人物唐神仙,他云游到蓬莱仙岛,遇到八仙,并邀请八仙到泸西做客游玩。八仙欣然而至,游览了泸西“古八景”后,众仙心旷神怡,对泸西的美景大加称赞。唐神仙接着宴请八仙到泸西北门赵氏客栈品尝“八大碗”,众仙品尝后,赞不绝口,称赞是天下最美味的宴席。于是,每个大仙便采用泸西“古八景”给“八大碗”命名,其依次命名为:钟秀清风、翠屏秋水、天马香泉、阿庐古洞、东华积雪、五峰水月、鹤岫浮青、东寺晓钟。
吕洞宾率先将他爱吃的第一碗菜命名为“钟秀清风·东山老火腿”。这道菜用料源于泸西2200米以上海拔地区的三塘及向阳山区腌制的东山老火腿,肉色中带着一丝丝鲜红,香中带咸,咸中含香,味美纯正,营养丰富,堪称腌制食品中的极品。
钟秀清风·东山老火腿
蓝采和紧随其后,将第二碗菜命名为“翠屏秋水·茨菇片汤”。这道菜的做法是先将茨菇切成薄片,用小火炸至酥脆。在新鲜的肉汤中,放入油炸后的茨菇薄片,再撒上一些薄荷、葱花,黄绿相间,令人赏心悦目。香脆的茨菇薄片遇汤后变软,少了几分油腻,吃起来十分爽口。
翠屏秋水·茨菇片汤
韩湘子取其名字中“湘”字的谐音,将第三碗菜命名为“天马香泉·炖酥肉”。其做法是用面粉、鸡蛋搅拌成糊,放入新鲜的五花猪肉片包裹均匀后,一片片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冷却后,再把炸黄的酥肉加汤,同时放入葱、姜等作料,用小火慢慢炖至肉烂。这样的酥肉里嫩外酥,香软可口,令人垂涎三尺。
天马香泉·炖酥肉
汉钟离将第四碗菜命名为“阿庐古洞·丰收排骨”。其做法是选取大块的圆弧形猪排骨整体炸熟,排骨下面放上油炸成金黄色的洋芋,最后再浇上特制的辣酱,至此,便算制作完成。
阿庐古洞·丰收排骨
曹国舅将第五碗菜命名为“东华积雪·猪脚冻”。其做法是把切成块的猪脚放入调料,加水炖熟后,让其自然冷却待胶质凝固即可。冷却后的猪脚和汤凝固在一起,将上面凝固的油脂刮去,用刀把猪脚冻切为四方小块,然后再配上葱、姜、辣椒等制成的蘸水,外观晶莹剔透,吃起来软糯可口。
东华积雪·猪脚冻
张果老将第六碗菜命名为“五峰水月·千张肉”,又叫“酸菜扣肉”。其做法是把五花肉切为薄片放入瓷碗,再以特制的酸菜覆盖,放入锅中蒸熟。然后,将其倒入另一个碗中,让酸菜与五花肉互换位置。这样,酸菜在保留原有酸甜口感的基础上,另增了一份肉香;酸菜的酸爽浸入五花肉里,五花肉咸中透酸,软糯醇厚,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成了绝佳的下饭菜。
五峰水月·千张肉
何仙姑将最爱吃的第七碗菜命名为“鹤岫浮青·鸡肉凉米线”。这道菜是以米线、凉面、卷粉做底料,配上卤鸡肉片和油炸鸡枞做“帽子”,再以酸甜可口的卤汤浇汁,撒上芫荽,吃起来酸爽可口。
鹤岫浮青·鸡肉凉米线
铁拐李把第八碗菜命名为“东寺晓钟·炖甜肉”。其做法是选取肥瘦相宜的猪肉(最好是肥猪的胸部),与红糖、红枣一起用小火慢炖,在此过程中撇去浮油,熬至汤汁浓稠即可。食用时,在碗中放入芝麻、玫瑰蜜、桂圆等配料,其味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那滋味一直甜到心里,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东寺晓钟·炖甜肉
泸西“八大碗”中的每一道菜品都极为经典,百余年来成了当地人宴请宾客的一种菜肴规制,至今长盛不衰。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都做“八大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家不仅做“八大碗”,还做了十余道菜,桌上摆放的大碗也越来越多。“八大碗”的具体菜品也因各家的喜好而有所变化,或增或减,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搭配,“八大碗”都妥妥占据着宴席的主位。
来源:泸西县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