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详情页

【近代】 博学多才:张灼

发布时间:2023-06-29 17:04:03


张灼(1876~1939年),字达士,泸西县城富爷街人。幼读私塾,自幼勤奋好学,十六岁时以优越成绩考入府学,素喜诗赋和音乐,平生正直不阿,忧国忧民,清廉自守。

民国初期,袁世凯复辟称帝,云南护国运动爆发。张灼深恶痛绝,毅然投笔从戎,参加靖国联军,在蔡锷部队任少校参谋,跟随蔡锷出师讨袁。护国战争结束后,他不愿介入军阀之间的争战,弃职归里。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受县国民政府聘请,出任县志局局长,主持编纂《泸西县志》22卷(手稿本)。之后,被选为云南省国民议会参议员。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发展泸西的教育事业,受地方人士共托,于同善社(今地藏寺街面粉加工厂)设馆授学,以其渊博学识传授学生。学生师正礼,性敏捷、聪慧,因家境贫寒,无力扶持,欲中途退学,灼得知后,亲往家中劝其父母,并免收学金,借给书籍,资以纸笔。在其教诲下,师学业长进,后成为其教学上的得力助手。张灼教德昭著,治学有方,受到社会人士的一致敬仰,学馆门生云集。晚年,值抗日战争爆发,日寇侵华,他十分关心抗战时局,忧国忧民,每闻中国军队传捷获胜,必喜笑颜开,集年契好友鸣放鞭炮举杯相庆,如闻失地丧师则忧愤难食、辗转难寝。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悼念泸西在台儿庄战役中光荣牺牲的抗日阵亡将士,群众捐资在钟秀山立纪念碑,众推张灼作联,他欣然命笔,以崇敬饱满的热情,写下了“为国杀敌临难捐躯百战英雄名不死,白骨埋沙黄金铸像千秋忠义凛如生”的悲壮挽联,镌刻在纪念碑上,表达了全县人民的缅怀之情。次年病逝,享年63岁。

张灼曾任泸西佛教会理事长,处事秉直,不趋权贵,以至得罪地方劣绅,被侮陷拘禁,后因县长识其才高,地方民众作保方得释。晚年时期,社会动荡、世态炎凉。民国二十三年(1933年)春,适逢牡丹盛开,他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同善社吟牡丹新诗一首,聊以抒情:“花!你名叫牡丹花。未开没人问,开时有人夸。人情皆冷暖,你可知道吗?快快去,走天涯,聊效昭君离汉家”。这是他当时心情的写照。平生博学多才,擅长咏诗作赋,一生诗稿颇多,但多数在“文革”中被焚毁,现仅存五言诗《游桃笑山观唐仙遗迹》、地藏寺对联及《牡丹新诗》等部分诗稿。

 


头像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