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古八景|时光深处的历史与诗意
发布时间:2024-10-09 15:13:08
在泸西这片神奇的钟灵毓秀之地,不仅有奇山异水孕育出的自然美景,更有历经岁月沉淀的人文景观。泸西古八景,也叫“府治八景”(秀山远眺、古洞奇观、翠屏秋水、东寺晓钟、东华积雪、五峰水月、天马香泉、鹤岫浮青),犹如八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古往今来,八景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雅士贤达前来观赏、吟咏。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泸西人民的记忆与情感。它们是自然的馈赠,也是先辈们智慧与审美的结晶。
——快随小编一起来探寻古八景,领略时光深处的历史与诗意!
古景之一:秀山远眺(钟秀清风)
钟秀山地形图
位于泸西县城中,山高30余米,占地1平方千米。山上奇石嶙峋,古木参天,四时苍翠。明清以来,钟秀山以“钟秀清风”“秀山远眺”之名列泸西八景之首。山上建有望峰亭、清风亭、春风阁等三亭阁,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春风阁为六角形三层重檐攒尖顶、木结构琉璃瓦屋面建筑,1993年因火灾被焚毁,1995年重建。清风亭为四角八柱正檐结构,四方设有座凳护栏,亭周奇石参差,绿荫环抱。另有盘龙寺、钟秀楼等建筑。循鹤山之麓而城,城以内有山焉。崚嶒竦秀,多怪石玲珑,蘅蕙丛生。缘石蹬而上,一亭轩如,四窗洞启,溉坐,香风忽至,油油洋洋,宛如游兰畹,登茵阁云。其下则盘石相间,古木修萝,涨日含风,蓊郁尤胜,望乔木而知故都,盖以此哉!南望屏山,方当户牖,诸峰森峙,环列穆如,疑如虞廷群后,端冕交让;又如洙泗群贤,正冠垂绅,揖逊而俯仰焉。真郡中佳胜也。外则大泽茫然,鱼龙浩荡,沙渚云汀,高霞白鸟,寒暑阴晴,变化万状。自有此郡,已有此山,然宋元以前,皆弃为牂牁外徼,名迹罕纪。明成化间始置吏焉。涵濡二百余年,声教久被,人文蔚起,固知山川有灵,造物之不终秘。缅忆从来诸君子之守是邦,与其僚若属及泸人士,时而选胜咏游于斯,岂少哉?惜皆寂寞无闻,嗟乎!岘山之胜事无存,叔子之风流未远,余登此每低回久之,因为之赋,用贻好事嗤焉。层城环望一峰青,几度星郎出守临。万象毕罗牁郡秘,百端交集渤溟深。衣冠旧径苔方绿,车马闲亭日未阴。长愧登高称作赋,漫同遗老采风吟。
钟秀山上的春风阁
钟秀山摩岩石刻
古景之二:阿庐古洞
阿庐古洞地形图
阿庐古洞洞口
阿庐古洞全长3千余米,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由泸源洞、玉柱洞、玉笋河组成。洞中有数百个景点,上中下三层贯通,各个景点既成一体又相辅助泸西地名文化成,景观奇特,规模宏大,具有“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洞下有河、洞外有泉”的特点,是喀斯特地貌岩溶风光的典型代表。洞名阿庐,交城解公一经有记,载《天下名胜志》。扶风张公(继孟)榜之曰“奇观”,志胜也。洞深杳,灵怪莫测,士大夫游此,而乐且忘归者勿论。昔变有率郡人游者,如入武陵源焉。一泓流水,鸣伏洞中,明太守瀛海陈公,蓄而为堤,兴水利也。郡自是以富饶,称公之泽也。最当春和景明,则弱柳含堤,莺簧织翠,耕者息其下,妇子馌其中,相与攀枝执条,当之不能去。嗟乎!公利之泽及人,遗爱若是,余莅此,长愿学焉而未能。乃顾瞻于堤与洞之间,悠然有感,亦孰能忘情于是耶?依依堤柳植何年,洞口潆回尚郁芊。曲水云归迷旧径,绿畴波泛泻平川。观碑泪洒人犹在,探迹心间境自偏。胜入桃源津复问,敢云怀古不趋邅。
擎天玉柱(洞内)
生命之源(洞内)
地河中的透明鱼(洞内)
古景之三:翠屏秋水
翠屏山地形图
翠屏山又叫文笔山、府案山、白塔山。《广西府志》载:“翠屏山,在城南二里,排列如屏,为府案山。”《一统志》载:“在府城南面二里处,叫府案山。”《云南通志》载:“该山在府城南面三里处,就像张开排列的屏风。”该山海拔1744米,宽约100米,长约700千米,面积约105亩。登南楼而眺山,横亘可数百丈,适当郡之门屏。自麓际,巅丰茸条,葱笼如织。爰指为“翠屏山”云。上多石穴,下有灵泉,霞宿云屯,此则野老溪翁,往来栖息啸吒处也。当秋霖泛溢,一碧澄涵,远树浮空,月明如镜,鸟入波潭,鱼游树杪,湖山上下,固及其娟媚。其或飞岚积翠,蛟吸蜃嘘,或雾谷轻扬,一时烟景,尤为殊绝。霓衣乍试,至夏初,则沧海变焉桑田,麦浪翻风,又可博麻姑一粲。故侣雅清流,平章山水,品藻烟霞,是又乐此,为胜且最者己。百丈屏开列画岑,石桥南畔澹烟浸。鹭飞只似迷清渚,莺啭方疑失故林。极浦晓凝樵路湿,横空暮霭钓矶深。会心胜处真成癖,吏隐风流岂自今?
翠屏山晚霞
翠屏景色一角
古景之四:东寺晓钟
东寺(龟灵山)地形图
龟灵山远景
位于泸西县城东郊。龟灵山又称东寺山,山分两座,形状一山如龟,一山如龟匣,登高远眺,宛若一灵龟迎波逆浪脱匣而出,故名灵龟山。《广西府志》载:“府治东三里,有龙甸海(矣邦池),周围千余顷。海中有山,高四十余丈,形势若龟,因名曰‘灵龟山’。花木四时常馥,松竹岁晏犹森,水光荡漾,鱼凫戏焉。南排吉双台嶂,北拥发果层峦,诚广西之盛概也。”寺距城数里,绿野平川,中立一山,而寺跨焉。嵁岩翠竹,奇树幽花,莫殚记。明太守扶风张公继孟榜曰“拓堤境”,盖异之也。每夏秋涨,至清波万顷,鸥鹭翔集。天光云影,上下一色。游其间者,恍置身瀛洲仙岛中。五夜钟声,响彻云际,使人魂梦肃然,名利之心顿尽。所云“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者,真似此也。呜呼!昔之人岂无所见而然与。
龟灵山上的广福寺
东寺晓钟
古景之五:东华积雪
东华寺地形图
位于中枢镇吉双乡村后山中的东华寺
位于中枢镇吉双乡村后的东华山山腰上,寺分三层两进,坐东朝西,前为山门,以翠竹为屏,山门后为前院,建有正殿3间,两翼为开进和通道,南北两侧各有偏殿3间。二进为后院,东西有正殿3间,两翼有殿各3间;南北两侧各有偏殿3间。该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咸丰七年(1857年)大雄宝殿毁于兵燹,同治十三年(1874年)民众捐资重修。光绪年间副将刘丹书倡首捐金重修。民国十七年(1928年)本乡人段占元、李树清等筹款重修。现为红河州文物保护单位。东华寺雄居东华山脉山腰,四围青松古柏环抱,门前翠竹为屏,山青径幽,鸟语花香,景观迷人。更为难得处,寺左下方数百米处,有一清泉从石穴中流经石狮子口喷出,泉清澈,甘甜可口,三伏天清凉如冰,游人争相捧饮,以此为幸。隆冬时节,偶降大雪,亘野横空,温山皆白,千山万壑银装素裹,呈现出一派北国风光,古人将此景称为“东华积雪”,列为古府八景之一。
东华积雪
余闽地多积雪,后游滇,或经年无见者。时遇微霰,辄与诸贤席间刻韵,著咏为美。迨出守是土,硕寂寞山城,层峰郁缪,白云生于阴岭,密树布于崇岗,时则极目,悠然悲感于中。念去故山日远,兹亦复指滇云为故山云。是冬,郡上诸峰忽大雪,经春又雪甚,亘野横空,皓皓无垠。因思雪满梁园,赋推枚、马,叹昔诸君子不共赏此为恨。然余尤幸泸地素多才,诸先进出仕宦中土,多持身冰莹玉洁,所至有声。从余游数子皆风雅词人,口吐珠玉,笔挟风霜,独擅一时而追师往古。夫人杰必本地灵。古词赋高者,拟阳春白雪之数君子,前后继起于斯,是岂无所兴发擿抉而然哉!此余每瞻东华而重有感,且又不能无叹于其雪也与。
故国琼楼万里天,雪深泸野正悠然。思归未遂怀王粲,作赋何妨忆惠连?折竹打梅层岭上,飘衣舞马白云间。看来胜取旧图展,且自闲吟拂小笺。
东华寺大门
古景之六:五峰水月
五峰水月地形图
五峰水月一角
地处东华山脉南麓,背靠五峰山,东连望兵山,南接老干洞,西对天马山,北挨马家湾(位于今中枢镇小兴堡村一带)。马家湾前边是大兴堡村,西边与挨来坝相连,望兵山是小兴堡村的最高山峰。矣邦池水向南流经三家村,再折转流向大兴堡,并容纳了从右面流来的天马寺和纳保的河水,折转流向东南方,再流经段家湾,最终流到支酮(知府)塘。相传,小兴堡以前水多、河多,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同时也常发生水患。每逢秋汛水泛,矣邦湖水涨漫至五峰山脚,上游积水较多,加之洪水仅靠大落水洞和老干洞天然落水,如 有堵塞,就会形成堰塞湖,天光、月夜、山水融为一体,山色影映在水上美轮美奂,为泸西明清时期的“八景”之一,有“五峰水月”之称。明代广西府知府包嘉胤在游览五峰山后,曾作《五峰水月》游记一篇,故名。游记云:泸地僻,多奇胜,山水风月,无地无之,而五峰为最。余治郡之明年,始望,泛舟至其下,乃与郡人士同志者蹑而登焉。扪萝寻溪,披蓁觅路,山鸟喜人至,争喧噪树巅不已。须臾至一岩屏,幽寥蔓绝,相与徘徊久之,视山月,忽大吐,天水清光如练白,江村渔火复动影,共星月集辉明,因谓客曰:“昔人游名胜,著詠歌,如王右丞华子冈之登,岑嘉州杜少陵漾陂之泛,宋子瞻赤壁之游,山水文章,虽独擅千古,造物未尝秘此以靳后人。故领此者即遊,处一丘一壑,曷尝不对景流连,兴合神赏。吾侪今夜之游,虽与昔异,然使记述无闻,岂不大愧古人,枉践佳境也哉!”于是,客皆笑而且咏行答。远舟,回视峰顶,劲叶疏枝,风吟月挂,浩色苍然,荡漾空明中,似五峰顾我揖而且语者。知山灵不大妒我也。若夜半问词,头索綵笔,余复何有?满湖空翠五峰秋,载酒闲吟并客游。万里江天丹镜逼,十年怀抱使槎悠。参差叠壁摇星汉,隐见神龙舞浪沤。今夜月明无限思,应随远鹤到沧州。
古景之七:天马香泉
天马寺地形图
逸圃天马寺
位于中枢镇小逸圃村南,即天马寺,泸西“七寺八庙”中的七寺之一,始建于明丙申、丁西(1476~1477)年间,原址位于大逸圃东,名叫“祯祥寺”。后来迁建于小逸圃南边,叫“太平寺”。由于兵荒马乱,村民逃亡,太平寺钟尘鼓网,灰冷香销。逸圃名士李佐明与杨汉倬、陈菊潭、全伍伦等隐士,会同祥云、心白两位僧人,共同商量迁建寺庙之事。于是,他们在林峦耸翠、泉石清幽的天马山麓,探寻到建盖寺庙的吉地,然后募捐,迁建三间大佛殿,命名为“香泉寺”。后在明末广西府知府包嘉允、清初广西府知府万裕祚等官员和乡绅的资助下,建盖了两厢房、观音大士楼、伽蓝殿和子孙殿。知府包嘉允首次把“天马香泉”作为“广西府八景”之一。清宁州贡生张瑞《天马香泉》:“群峰攒逸圃,碧汉走神 骢;跑地灵泉涌,驰云圣脉通。八功堪比德,三昧岂殊踪?一滴如甘露,清香味正同。”民国张家骥《天马香泉》:“溪水青青草色鲜,谁将神物一挥鞭?行空只为渴思饮,趵突甘芳肯让先。”“文化大革命”期间,玉皇阁、观海楼、醉桃轩、文宫、魁阁等建筑被拆毁。近年民间做过修缮,现存前院、后院,有山门、大殿、厅房、廊耳等。余居郡数月,饮泸水而甘,又喜民淳事简也。日与其徒穷幽览胜,循南山之侧而得天马山寺,其旁水声潺潺出石穴中,酌而饮之,可敌蔡房芝并胜牛乳焉。上皆石壁崚峋,藤木交蔽,气候淡寂,蛟龙宅其内,每致雨兴云。余闻,异之,因为众尉漂阳时,得南五里之投金濑,日乘驴领小吏往,至辄荫大栎,坐积水之旁,吟到日西。余才不逮古人,幸粗僻而少事,得与知己登吟坐啸,优游山水间。比于古人所获已倍。夫酌贪泉觉爽,饮伯夷盟水可疗贫。余庶几其免是夫?客皆喜,置酒泉上,酌而饮之。
天马寺大门
天马香泉
香泉洗心石刻
古景之八:鹤岫浮青
鹤岫浮青(九华山)地形图
鹤岫浮青,是指骑鹤山四季常青,花木不断。康熙《广西府志》载:九华山,在城北一里。九座峰峦并排耸峙,就像屏障一样排列于府城之后,是广西府(泸西)城的“靠山”。骑鹤山,在城北二里,它高高地耸立,有四座山环卫拱护。九华山一座座排列,骑鹤山为其东边的主峰。..........从志书和文献可知,广西府城背倚九华山,面临矣邦池,背山面水,山环水抱。九华山,连接东华山和西华山脉,九峦并峙,圆若贯珠,横列郡后,为泸西城池主山。其最东边的叫骑鹤山,其下为环浦山(就是现在都尚长山和大山),双峰屹立,为城池左翼。再下为火焰山、石马山,连接灵龟山,如伸左臂,环抱东城。九华山之西为铁龙山,再南下为发果山(即现在李家村及加油西站后山),有两座相连的山峦,如伸右臂,环抱西城。九华山及东西环山,如同一把“金交椅”,回合环拱城池。学宫背倚的主山为骑鹤山,为九华山东面最高山峰。远远看去,它端凝稳重,四峰环卫,犹如莲花开放,作三台之形,从北而来呈梯级分布,依次为大骑鹤山、小骑鹤山和“将军座”。泸西农语中说:“骑鹤山戴帽,有雨到。”只要云雾笼罩骑鹤山顶,雨即来临。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广西府第一任流官知府贺勋有诗描述:“云散芙蓉露玉巅,四时花木竞争妍,烟霞古洞苍苔合,仙境分明不浪传”。这“芙蓉”指的就是府城最具代表性的骑鹤山峰,它就像芙蓉(即莲花)盛开的花瓣一样。
远眺九华山
岫四时一色,苍秀巍然。相传有神人跨白鹤鸣其上,月夜遥闻,疑在九霄缥缈间者。辟而寺与台于巅,不知始何代?大约昔之人旭日舒长,令时休畅,则凭此为游观之乐云。名曰“白鹤观”,亦犹金陵凤凰台、武昌黄鹤楼也。历数变、圮久,余循览其上,徘徊址丘,询之故老,犹有能道之者。泉两孔,东西出,迂回三四十里,秋霖汇为巨津。四顾村墟陇陌,远树平沙,弥漫无际。菱棹渔舟,风帆上下,若落叶飘荇,泛泛杯水中。至迹所谓蓬莱胎仙,青城道士者,杳然不知何处!郡之胜,概在于是,乃不待穷登眺,称大观也已。岫逼青冥翠欲浮,长风吹下籁声幽。飞符自昔争趋蝶,跨鹤何人独往游。云海苍茫归雁断,霜巅霁晚落霞收。亦知此地非沙苑,试向高台觅羽鍭。
来源|县政协文史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