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略 | 民间滇剧艺人:徐崇文
发布时间:2024-04-08 16:17:13
徐崇文(1911~1968),字华亭,世居泸西县城卖鸡街,以家庭制银首饰为业。幼年时期,他一边读私塾、一边跟随父亲学手艺,尤其喜爱滇剧,每于读书或做工隙间,便摩仿学唱,有时在做工中,情不自禁,持工具手舞足蹈、又唱又喝,常邀约同龄小朋友到家中,以纸张竹木当服装道具,他为小导演,唱起戏来。
二十世纪30代,年青的徐祟文参加了地方滇剧业余组织“群乐会”,在老辈艺人教诲下,技艺大有长进,开始崭露头角。先后几次随“群乐会”到罗平、弥勒等邻县演出,深受观众夸赞。他戏路宽,行当全,生旦净均能演。与玩友肖培忠同台演出配合最为得心应手,可使冷戏不冷,闹戏添色。如:饰演《荆柯墓》中的羊角哀,《三气周瑜》中的周瑜,《打红台》中的肖方,《珍珠衫》中的陈商,《捉放曹》中的曹操,《血手印》中的丫环等,都能把各个不同性格角色的人物表演得恰如其分。
滇剧《药茶计》(又名卷席筒)中的张浪子,人物性格复杂,大起大落,既有憨厚老实的一面,也有天真机智的一面;曾助纣为虐,又心地善良,历来是其它演员的畏途。但徐崇文饰演的张浪子可谓声情并茂,淋漓尽致。张浪子最初受其母侯氏的蒙蔽教唆,在加害大娘母子的过程中作了帮凶,但又显得天真幼稚,他竟然对大娘说:“我妈说了,把你们都撵出去,这个家就是我的了,她还要天天煮糖鸡蛋给我吃呢……”,他一面说着、一面欢蹦乱跳喜笑颜开,头上的两支小发角自然摆动,一派儿童天真气。看到这里观众一边痛骂侯氏的蛇蝎心肠,一边为张浪子的无知作恶而叹息。公堂上互抢生死牌一场,是全剧的高潮,此时,张浪子已知道生母侯氏的狠毒,大娘母子将蒙冤而死,善与恶在他心中豁然开朗。徐崇文始终抓住人物面憨心善的根本性格,在这场高潮剧中尽情表演。当大娘拿到死牌时,张浪子内心惊恐万状,此时,徐崇文表演为发呆,继而两眼一转,双脚一踩,随即张嘴猛咬了大娘手背,抢过死牌抱紧,把生牌塞给大娘。这一连续的表情动作,把一个面憨而又机智善良的张浪子,活脱脱地刻化在观众眼前。泸西县地方观众,每忆起他的这些表演仍赞不绝口,声誉遍布泸西及邻县。
1954年,泸西县正式成立滇剧团,徐祟文为导演兼主要演员。在新时期,戏剧事业获得了新生,徐崇文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民间艺人,深深体会到党的英明伟大,恨不得把毕生的精力用于发展滇剧事业。时值中共中央号召演出新编历史剧《将相和》,为赶排此剧,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带领大家排练。当《将相和》正式公演的第一天晚上,饰演赵王的徐崇文由于劳累过度,竟在台上当场休克。为褒扬他为艺术事业这种忘我的献身精神,观众称这一场戏为“赵王晏驾”,至今传颂。
1959年,他随县剧团并入弥勒县滇剧团,1964年病退回籍,1968年病故,终年57岁。
(图:泸西滇剧院旧址)
来源:泸西县阿庐文化系列丛书第三辑——《阿庐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