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人物 | 特支书记:魏筱涵
发布时间:2024-04-15 09:13:50
魏筱涵(1912一1989),原名魏谅,山东省兖州市人。他品学兼优,喜爱读书、绘画、武术。曲阜师范毕业后,投笔从戎,参加抗敌训练。受训后编入60军184师政治部任剧团副团长。在184师的地下党员张子斋、方正、杨滨、马逸飞等的教育帮助下,阅读了大量的革命书籍。
1940年冬,魏筱涵随60军辗转进入云南,通过地下党员杨滨等介绍,找到张致中并被安排在泸西中枢小学教书,同时兼任泸西师范的音乐、美术课。1941年9月,经张木天、陈达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被增补为中共泸西县委委员。
1941年1月中共泸西地下中心县委在泸西师范学校建立(泸西师范旧址云鹏图书馆今泸西一中内)
1942年1月,根据中共云南省工委的指示撤销泸西中心县委和泸西县委,建立中共泸西县特别支部,魏筱涵任特支书记。李振穆等10名党员离开泸西进行转移后,泸西留下魏筱涵等8名党员继续坚持党的工作。
1943年,魏筱涵用拳头教训了滇军第七旅一名追逐女教师的流氓军官。该旅企图报复,根据省工委的指示,魏筱涵离开泸西转移到建水县建民中学教书。1945年8月,省工委又指示魏筱涵由建民中学转回泸西师范任教,与他同来的爱人龙济华(兰明)安排在师范附小教书。
魏筱涵在泸西师范期间,经常聚集进步学生阅读《大众哲学》、《新哲学大纲》等革命理论书籍;向学生介绍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英雄事迹。在教学活动中,魏筱涵围绕党的反蒋统一战线进行教学工作,编写“话剧”让学生演出;教学生唱《插秧歌》、《茶馆小调》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1945年12月上旬,特支领导泸西师范和县立中学学生声援昆明“一二,一”爱国学生运动。1946年7月,国民党泸西县党部书记长张国威阴谋对魏筱涵进行拘捕,根据省工委的指示,魏筱涵夫妇转移到昆明金江中学工作。1948年2月下旬,魏筱涵夫妇投入朱家璧等领导的反蒋武装斗争,随军转战河阳整训。整训后,划归岳世华、饶华组成的滇东南工委领导。1950年9月被派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干部训练班学习。
1953年学习结束回到昆明,被分配到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历任理论科科长、文化科长,兼任云南美术家协会理论组组长。1959年,由昆明市文化部文化科长调昆明市园林局任秘书主任。
1971年10月,因车祸受伤长期病卧。粉碎“四人帮”后,魏筱涵带病坚持创作了《新春画意》《孔雀牡丹图》《青松》等反映粉碎“四人帮”后欣欣向荣的景象。魏筱涵同志生前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1989年逝世后,张致中在祭奠挽联中直抒:献身革命,挥彩笔,起东鲁,迄南滇,奋战半个世纪;扎根边疆,举红旗,跨崇山,越峻岭,竭尽毕生心血。
来源:泸西县史志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