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人物 | 抗美援朝英雄:黄建能
发布时间:2024-04-15 09:38:20
黄建能(1916—1951),汉族,1916年生,泸西县金马新坝村人。1941年日本侵略军入侵越南,为防日军从河口侵入云南,滇军第二路军指挥官张冲将军率部驻防建水。5月,时任指挥部警卫营营长、中共地下党员、党支部组织委员的张士明率该营由建水移驻泸西县新坝村,黄建能在该营服役。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为了搞掉云南省主席龙云,藉口将滇军调往越南河内接受日军投降。张士明为滇军93军18师炮兵营营长,之后蒋介石将滇军从越南调往东北打内战。黄建能得到党的培养教育,阶级觉悟、政治觉悟有了提高,张士明此时任93军18师一团副团长兼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1946年9月,黄建能在张士明等中共地下党同志的引导培养下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针对当时的情况,滇军中的地下党主要对滇军进行策反工作,搜集国民党军的军事情报、部队布防等机密秘密报告我军指挥机关,从而陷敌于被动,造成连吃败仗。黄建能工作积极,表现出色被提任为排长。
1947年9月,张士明任93军20师二团团长,地下党支部书记。由于滇军中的国民党特务发觉张士明的一些活动可疑,加之敌人察觉我军在攻打四平街时遗失的文件中说“张士明、杨滨是滇军中的进步军人”,为此,93军勒令张士明以请假回云南的方式离开该军,形势趋于紧迫。10月,经在60军和93军的地下党负责人刘浩请示上级组织批准,利用解放军在锦西附近女儿河破坏铁路之机,派出部队将93军中的地下党员张士明、杨滨、田自然、杨兴泽、赵耀辉、曾石祥、黄建能等同志迎回冀察热辽解放区继续工作。他们回到解放区后加入先前起义的云南支队和主力部队攻打隆化、锦州及黑山阻击战。1948 年 10 月 18 日,驻守长春的滇军60军军长曾泽生在张冲和中共地下党工作者的策动下率部在长春起义。
1949年2月1日,中央军委正式命名60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徐系云南宣威人,红军长征路过宣威时参加红军,徐与赵国徽同是曲靖师范同学,地下党员)。张士明、黄建能等7位共产党员都调入50军工作,张士明任50军149师副师长,炮兵副军长,黄建能任148师442团排长。
1950 年10月25 日,抗美援朝战争全面爆发,50军是首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之一,进入朝鲜汉江南岸白云山地区构成防御体系的前进阵地。31 日,第三次战役发起,第50军自茅石洞至高浪浦里地段强渡临津江,战至1951年1月2日,“联合国军”A线阵地被全面突破。当天晚上,第50军 149师奉命向高阳攻击前进。3日19时,第149师446团2营和445团1营分别插入仙游里至梧琴里以西谷地,经3小时激战,一举歼灭英军第 29旅皇家来复枪第57 团1部和英军第8骑兵(坦克)团直属中队全部(1951年2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的“皇家重坦克营”),炸毁敌坦克和装甲车27辆、汽车3辆,缴获坦克4辆、装甲车3辆、汽车18辆、榴弹炮2门,毙、伤敌200 余人,俘敌少校营长柯尼斯以下官兵 227 人。(见高戈里的博客《壮怀激烈50军2:血肉之躯拼坦克》)。第149 师参战的两个步兵营没有任何反坦克火器,打坦克全靠爆破筒和炸药包,爆破筒和炸药包用光了,就用手榴弹,其战斗意志,可见一斑。那一夜,“揭盖盖”的吼声,在谷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在全歼英军坦克营的第二天,第50军148师442 团副团长陈屏率所属第一营,为全军前卫,于1月4日凌晨,率先攻进汉城,在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后,击溃担任掩护任务的美1军25 师27 团1个营,还抓到了美军俘虏。就在汉江南岸的柳川里战斗中,黄建能不幸英勇牺牲,为祖国和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战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仅36岁。
来源:泸西县史志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