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文化中国行|彝族“老虎笙”——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

发布时间:2025-02-25 17:23:17


文化中国行.jpg

古老、神奇、原生态的彝族“老虎笙”,被中外学者称为彝族古傩仪的“珍存”和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彝族“老虎笙”一直是当地彝族文化的重要呈现载体。

01.jpg

“老虎笙”亦称“跳老虎”,当地彝语称“保麻则”。在泸西县,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午街铺镇林树村委会等地的彝族群众都会庆祝“老虎节”,跳起“老虎笙”。节日期间,由毕摩在村子里选出体魄健壮的年轻人扮演“老虎”,他们戴上嘴部能闭合的虎头面具,披上虎纹披毡,化妆成老虎的样子来跳“老虎笙”。

在“跳虎舞”的传统仪式中,毕摩把“老虎”从山中接回村里时,他们就会依次在每户人家从房前跳到房后,从屋外跳到屋里。“老虎”们先在院子里跳几圈,然后两只“公虎”站在门外两侧,边摇铃铛边用彝语祈福,大意为祈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安康。

02.jpg

伴随着锣鼓乐队演奏“老虎安笙调”“撒秧调”“穿花调”等彝族特色曲调,表演者们会演绎“老虎耙田”“老虎播种”“老虎栽秧”“老虎收割”等系列舞蹈动作。

“老虎笙”,这种源于民间生活的原始舞蹈,生动模拟了老虎的生活习性,舞蹈中包含12套虎舞以及一系列展现生产劳作场景的舞蹈动作,真实反映了彝族人民热情、豪放、勤劳的性格特点。

来源:泸西县午街铺镇人民政府

作者:高淼





头像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