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壮族铜木神鼓舞——闻鼓而起,向鼓而舞
发布时间:2025-02-26 17:13:17
千百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能歌善舞的壮族人将舞蹈与铜木神鼓相结合,以铜鼓的韵律为伴奏,编排成独具特色的壮族铜木神鼓舞。
铜木神鼓舞通常从每年的正月初一跳至正月十六,以此来庆祝丰收、祝愿来年兴旺吉祥。舞蹈内容大多是反映壮族群众农耕生产生活时的场景,如耕种、收割、庆祝丰收等,也有迎宾、敬酒等,用纯朴的肢体语言,形象生动地把一年四季的生产生活表现出来。
铜木神鼓舞的铜鼓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制作极其精巧。无底腹空,腰曲胸鼓,给人以稳重饱满之感。鼓面为重点装饰部分,中心常配以太阳纹,外围则以晕圈装饰,与鼓边接近的圈带上铸着精美的圆雕装饰物,最多的是青蛙,其次有骑士、牛橇、龟、鸟等造型夸张、庄重耐看的图案。鼓胸、鼓腰也配有许多具有浓郁装饰性的绘画图案。这些图案都在模坯上用镂刻或压印技术制作而成,采用线地浮雕的技法,画像传神简洁,线条刚劲有力。
铜木神鼓舞中所使用的乐器主要为铜鼓、木鼓,传说铜鼓为公、木鼓为母,铜鼓与木鼓不可分离,如影随形。在表演过程中,一人敲击铜鼓,另一人手持木鼓或木盒,铜鼓与木鼓相配合下发出的浑厚深长的声音,显得庄严神圣。通过举、跪、抱、蹲、转、跨、退、蹉步踮脚、活跃步、三抄水等动作,木鼓与铜鼓的默契配合,让鼓与舞融为一体,富有感染力。
跳舞时,表演者身穿少数民族样式的黑布或青布包头,着对襟衣、黑色裤,多人围成一个圆圈,踏着鼓声节奏沿逆时针方向起舞。跳至高潮时,鼓手常常伴以欢快地喊和激动地叫,波澜起伏的声音和动人的场面,充分体现了壮族人民豪放、朴实的民族性格。
铜木神鼓舞积淀着壮群众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来源:泸西县永宁乡人民政府
作者:李雁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