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文化中国行|彝族羊头鼓舞 敲响幸福之声

发布时间:2025-03-03 17:19:16


文化中国行.jpg

羊头鼓舞是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彝族群众中的一种特色传统舞蹈,具有突出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01.jpg

“羊头鼓”原来叫“绵羊皮鼓”,后改称“羊头鼓”。绵羊皮鼓背挂在身上时,因为鼓身被抱住,无论从前面看还是从后面看,都先看见绵羊的头像,人们也就把这种鼓叫作“羊头鼓”。

相传远古时代,白绵羊救出彝族祖先,白绵羊死后,彝族儿女把它做成标本样式,并吹鼓皮囊放在村后一块较高的石头上以示纪念。此后,彝族人就把鼓做成羊头样式,无论节庆日还是嫁娶时,皆用红布带背着它拍打,让它发出响声,以此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安康。后来,人们又根据鼓声节奏,结合劳动情景编成鼓舞。同时为了方便背用,就用木片拼贴成绵羊身体的样子,把羊皮绷在两个横头上,还在鼓皮上画上一头公羊一头母羊的头像,看起来像两只绵羊的身子重合在一起。

02.jpg

跳羊头鼓舞中,男子背羊头鼓,女子使用大镲,舞蹈动作根据鼓、镲的节拍而变化,有快有慢,有张有弛,节奏鲜明。

03.jpg

2021年,羊头鼓舞被列入泸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11月,以泸西县羊头鼓舞为题材的《鼓语欢腾》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颁奖晚会上亮相,并获得表演项目综合类一等奖,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到这一独特的民族舞蹈。

来源:泸西县永宁乡人民政府

作者:吴颖





头像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