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文化中国行|壮族“虫茧巴乌”——天籁之音与月共舞

发布时间:2025-03-07 17:27:17


文化中国行.jpg

“虫茧巴乌”,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永宁乡当地壮语称“拍额比”。

“虫茧巴乌”起源于一个凄美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泸西县永宁乡法衣村委会中一青年猎人在干涸的小江河中,救了一名女子。而该女子是小龙女。二人由相识到相恋,然后私下结婚并生儿育女。龙王得知后,囚禁了小龙女。“虫茧巴乌”是小龙女的一双儿女在沿江寻找母亲的过程中,利用江边的芦苇秆及橄榄枝头的虫茧制作的乐器。他们制作的“虫茧巴乌”声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吹出了思念母亲的悲伤优美曲调。

01.jpg

“虫茧巴乌”制作材料主要是竹管和虫茧。竹管是“虫茧巴乌”的主体部分,通常选用白竹或大竹的竹枝,晾晒干燥后掏空,长度约为30厘米。竹管的一端需要削尖,竹管上则按尺寸用钻头开出音孔。男子和女子的“虫茧巴乌”有所不同,男子为六孔,女子则是五孔。

02.jpg

“虫茧巴乌”的吹嘴簧片为“虫茧”,当地人叫“虫壳子”,是制作该乐器的关键材料。制作时,需选取橄榄树上的虫茧,尤其是春天采摘的虫茧最佳,因为此时虫茧内的虫子尚未成蛾成蝶,虫茧柔软且耐用。将虫茧两头切去,留下约3厘米的长度,一头用手捏扁后磨薄作为哨片,一头则套在削尖的竹管上。将制作好的哨片与竹管组装在一起,便完成了“虫茧巴乌”的制作。

03.jpg

“虫茧巴乌”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为舞蹈、叙事歌等说唱伴奏。其音域虽窄,音量虽小,但音质纯净、悠扬,仿佛能穿透心灵,直达内心深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演奏过程中,男子“虫茧巴乌”的曲目多表现出粗犷、豪迈的气质,而女子“虫茧巴乌”则更注重细腻、委婉的表达,弹奏的曲目也会有所不同,使得“虫茧巴乌”在演奏时能够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层次与表现力。

04.jpg

每当夜幕降临,月光如水般倾泻在山野间,路旁、水边、树下,“虫茧巴乌”的优美曲调便掺和着月色,回荡在旷野,流进人们的心田,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来源:泸西县永宁乡人民政府

作者:李雁迪





头像
0/100